首页 > 都市 > 新生1970 > 第64章 上帝的亲吻

第64章 上帝的亲吻

目录
    曼谷:湄南河的烟火叙事诗 一、大皇宫的金箔晨光 1971年12月的曼谷蒸腾着湿热的雾气,王世杰跟着Lila踩过玉佛寺的大理石地砖,晨露在她泰丝纱笼上洇出深色的云纹。

    “1959年第一次飞曼谷,我在《曼谷之夜》里读到‘寺庙的金箔是凝固的佛光’,”她的指尖抚过WatPhraKaew的尖顶,露水混着金粉在指腹间凝成琥珀,“那时以为这是神明的居所,现在却看见,每个金箔缝隙里都藏着工匠的指纹——人类对美的追逐,本就是种信仰。

    ” 长尾船的汽笛声惊起一群白鸽,Lila摸出在夏威夷埋下的夏威夷豆荚,轻轻放在寺院的莲花池边:“就让太平洋的种子,听听湄南河的晨祷。

    ”豆荚的翠绿与寺院的朱红叠成诗行,像极了她曾在航空图上画过的、跨印度洋航线的弧线。

     二、丹嫩沙多水上市场的味觉狂想 正午的丹嫩沙多飘着青木瓜沙拉的酸辣,Lila蹲在摇摇晃晃的长尾船上,看卖芒果糯米饭的阿婆用芭蕉叶包好餐食。

    “1967年我用巴黎的马卡龙,换了阿婆的椰浆配方,”她用木勺舀起一勺糯米饭,椰香混着芒果的甜在舌尖炸开,“她说‘芭蕉叶是天然的餐盘,就像河流是城市的餐桌’。

    ” 某艘载满睡莲的小船擦身而过,阿婆往她怀里塞了朵白莲花:“姑娘,你的眼睛像湄南河的水。

    ”Lila将花别在纱笼腰间,忽然想起在开罗汗·哈利里市场,老妇人往她头发上插的茉莉花——跨越半球的温柔,都是对美的慷慨馈赠。

     三、郑王庙的黎明对白 暮色浸透郑王庙的黎明寺时,Lila望着五座佛塔在湄南河的倒影中碎成金箔,忽然想起在里斯本贝伦塔见过的特茹河日落。

    “1970年带机组来这里,”她摸着佛塔上的中国瓷器碎片,“副机长说这塔像被巨人用积木堆成的星空,结果我们在河畔用河沙堆了座‘云端佛塔’。

    ” 河面上的水灯节彩排正在进行,某盏莲花灯忽然漂向她的脚边,灯面上用泰文写着“?????????”(平安日)。

    Lila摸出在纽约唐人街买的云吞汤料,轻轻洒进河灯:“就让大西洋的乡愁,陪陪印度洋的祝福。

    ” 四、考山路的午夜即兴 午夜的考山路飘着冬阴功的辛香,Lila被一群街头艺人包围——他们正在用塑料瓶、铁皮桶和自行车铃铛演奏摇滚乐。

    主唱递给她一个椰壳沙锤,她跟着节奏摇晃,铃声混着摩托车的轰鸣,惊起了栖息在电线杆上的雨燕。

    “1969年在伦敦的卡姆登镇见过类似的表演,”她笑着对贝斯手比心,“那时我想,所有城市的夜晚都有相同的心跳,只是乐器不同。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