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新生1970 > 第55章 光影协奏

第55章 光影协奏

目录
    阿姆斯特丹:运河与风车的光影协奏 一、辛格花市的晨露诗篇 1971年9月的阿姆斯特丹漂在运河的碧波上,王世杰跟着Lila踩过辛格花市的木质栈道,晨雾在她粗麻背带裤上洇出淡痕。

    “1965年飞阿姆斯特丹,我在花市弄丢了一支郁金香种球,”她的指尖抚过刚采摘的风信子,花瓣上的露珠坠在她腕间的飞行腕表上,“三个月后在伦敦的花园里看见它开花,那是我第一次相信‘植物会带着记忆旅行’。

    ” 花商往她怀里塞了束橙色郁金香:“姑娘,你的眼睛像代尔夫特的蓝瓷。

    ”Lila将花插进帆布包侧袋,里面已有北海道的薰衣草、京都的枫叶、开罗的纸莎草,此刻又添了把荷兰的晨光。

     二、安妮之家的时光褶皱 正午的Prinsengracht运河泛着青铜色,Lila站在安妮之家的门口,手指抚过墙上的弹孔。

    “1968年在这里读《安妮日记》,”她的声音被运河上的游船汽笛揉碎,“当读到‘我仍然相信,人们内心是善良的’时,忽然听见窗外的自行车铃声——像极了香港中环的电车声。

    ” 博物馆内的打字机静默如谜,Lila摸着安妮用过的台灯,灯罩上还留着战争年代的煤烟痕迹。

    “当空姐时总在计算飞行小时,”她轻声说,“现在才明白,有些时间要用伤痕来丈量。

    ” 三、赞丹风车村的童话叙事 暮色浸透赞丹的风车群时,Lila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投在Kinderdijk风车的木质叶片上。

    “1970年带机组来这里,”她摸出枚在风车磨坊买的木鞋钥匙扣,“副机长说风车像被巨人折弯的打蛋器,结果当晚我们在运河边用木鞋喝了整瓶琴酒。

    ” 风车内部的齿轮仍在转动,磨盘上残留着燕麦粉。

    Lila用指尖蘸着粉在掌心画小飞机:“这是给启德机场的暗号——告诉他们,我在荷兰的风里,找到了能托住云朵的支点。

    ” 四、水坝广场的即兴剧场 午夜的水坝广场飘着华夫饼的甜香,Lila被一群街头艺人吸引——他们正在用废弃自行车零件组装乐器。

    手风琴手递给她一个牛铃,她跟着节奏摇晃,铃声混着爵士乐,惊起了栖息在市政厅屋顶的海鸥。

    “1969年在纽约见过类似的表演,”她笑着对主唱比心,“那时我想,所有城市的夜晚都有相同的心跳,只是乐器不同。

    ” 卖鲱鱼的小摊前,某个水手往她手里塞了块生鲱鱼:“尝尝,这是北海的眼泪。

    ”Lila咬下第一口时,酸黄瓜的清爽混着海水的咸鲜在舌尖炸开——像极了伊斯坦布尔的烤沙丁鱼,却多了份北方的凛冽。

     五、库肯霍夫公园的微观宇宙 黎明的库肯霍夫公园浸在露水的清凉里,Lila蹲在郁金香花田前,看品种各异的花在晨雾中舒展。

    “1966年我在这偷摘过一朵夜皇后郁金香,”她摸出压成标本的黑色花瓣,夹进随身携带的《梵高传》,“后来在芝加哥的画廊看见梵高的《郁金香》,忽然明白他为何用那么浓烈的色彩——因为荷兰的花,本身就在燃烧。

    ” 花田中央的风车开始转动,Lila的背带裤被风吹起一角,露出腰间新纹的小纹身:一朵盛开的郁金香,花蕊里藏着“HK-09”的字样。

    王世杰望着她被花田环绕的身影,忽然想起香港码头初见时,她的行李箱上就贴着荷兰风车的贴纸——原来所有的相遇,都有迹可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