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来血亦生 第2页
朱高煦这人,说话向来没个分寸。
我睡了一觉,感觉稍微恢复了些力气,便撑起虚弱的身体问道:“王爷,这是怎么了?怎么发这么大的火?” 朱高煦转过头来:“你小子醒了!我刚去找皇帝,让他立刻出兵,可他非说粮草还没备齐,军士也没准备好,说一切准备妥当才能发兵。
我问他要准备多久,他居然说至少要三天! 你看看现在,开平都已经下起小雪了,这明显是雪季来了。
再过三天,先不说雪势会怎样,就这两天的积雪,都能大大拖累作战效率!” “我看跟皇帝说不通,就去找了张辅那老东西。
结果他翻来覆去就一句话,一切听皇帝的命令,还劝我现在正是多事之秋,皇帝刚失去一个叔叔,我更应该好好辅佐,别惹事生非。
他娘的,三弟的死疑点重重,我还没找皇帝问罪,现在倒好,反倒让我别惹事,简直是颠倒黑白!” “看来如今我们都被踢出了管理中心,大家心中各有盘算,背后的势力也在明争暗斗。
王爷,张辅说得对,若我们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局面,那就别再与他们硬碰硬了,自保才是上策。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混账!”朱高煦闻言,勃然大怒,指着我破口大骂。
朱宁静连忙上前劝道:“爹,安如说得没错。
此事早已不是几个人的私事了。
在这利益的漩涡中,没几个人能真正掌控自己。
既然我们改变不了局势,不如暂且避开,免得成为众矢之的。
” 朱高煦虽然平日里威风凛凛,但对朱宁静的话却格外听从。
他冷哼一声,甩袖愤然离去。
待朱高煦离开后,朱宁静走到我床前,轻声问道:“安如,依你看,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此时的我心中满是愧疚。
若早知今日局面,当初朱高煦反叛时,我绝不会劝他投降。
如今,我竟成了间接害他们一家陷入如此境地的罪人。
我叹了口气,低声道:“依我看,此次北征不过是一场政治博弈。
我们能做的,便是不参与其中,只专注于战场。
若能立下军功,或许还能以此自保。
” 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我并非诸葛亮,也做不成一个合格的军师。
朱宁静听罢,点了点头,神色凝重:“皇帝为刀俎,我们为鱼肉,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但愿一切顺利吧。
”她顿了顿,语气柔和了些,“你饿了吧?我让人给你炖了汤,趁热喝了吧。
三叔的后事还未料理完,我得去操持。
你好好休息。
” 她转身离去,留下我独自一人,心中五味杂陈。
接下来的两日,汉王府上下异常低调,府中众人非急事绝不踏出府门半步。
朱高煦终究还是认清了眼前的局势,收敛了往日的锋芒。
而我则整日待在厢房中,唯一做的事便是观察天气的变化。
可惜,天不遂人愿,雪势愈发猛烈,从最初的零星碎雪逐渐转为鹅毛大雪,府内的石板路上也积了一层厚厚的素白。
我知道,出兵的日子到了。
这场大雪正是朱瞻基他们所期望的效果——既能大破敌军,又因大雪封路无法深入追击。
如此一来,北征的胜利已成定局,而敌方的残余势力却得以留存。
这正合了他们的心意:北境不宁的借口将成为他们与文官在朝堂上分庭抗礼的筹码,而朱瞻基也能借此更好地把控朝堂大权。
雪依旧纷纷扬扬地下着,仿佛在为这场权力的博弈蒙上一层冰冷的帷幕。
夜深人静,我正准备就寝,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敲门声响起。
我打开门,只见一人身披黑色斗篷,帽檐低垂,遮住了大半张脸。
“你是谁?”我警惕地问道。
那人缓缓摘下帽子,抬起头来。
我定睛一看,竟是张辅!这让我一时愣在原地,还未回过神来,旁边又闪出了朱宁静的身影。
“进来说。
”我侧身让开,示意他们进屋,随后迅速关紧房门
我睡了一觉,感觉稍微恢复了些力气,便撑起虚弱的身体问道:“王爷,这是怎么了?怎么发这么大的火?” 朱高煦转过头来:“你小子醒了!我刚去找皇帝,让他立刻出兵,可他非说粮草还没备齐,军士也没准备好,说一切准备妥当才能发兵。
我问他要准备多久,他居然说至少要三天! 你看看现在,开平都已经下起小雪了,这明显是雪季来了。
再过三天,先不说雪势会怎样,就这两天的积雪,都能大大拖累作战效率!” “我看跟皇帝说不通,就去找了张辅那老东西。
结果他翻来覆去就一句话,一切听皇帝的命令,还劝我现在正是多事之秋,皇帝刚失去一个叔叔,我更应该好好辅佐,别惹事生非。
他娘的,三弟的死疑点重重,我还没找皇帝问罪,现在倒好,反倒让我别惹事,简直是颠倒黑白!” “看来如今我们都被踢出了管理中心,大家心中各有盘算,背后的势力也在明争暗斗。
王爷,张辅说得对,若我们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局面,那就别再与他们硬碰硬了,自保才是上策。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混账!”朱高煦闻言,勃然大怒,指着我破口大骂。
朱宁静连忙上前劝道:“爹,安如说得没错。
此事早已不是几个人的私事了。
在这利益的漩涡中,没几个人能真正掌控自己。
既然我们改变不了局势,不如暂且避开,免得成为众矢之的。
” 朱高煦虽然平日里威风凛凛,但对朱宁静的话却格外听从。
他冷哼一声,甩袖愤然离去。
待朱高煦离开后,朱宁静走到我床前,轻声问道:“安如,依你看,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此时的我心中满是愧疚。
若早知今日局面,当初朱高煦反叛时,我绝不会劝他投降。
如今,我竟成了间接害他们一家陷入如此境地的罪人。
我叹了口气,低声道:“依我看,此次北征不过是一场政治博弈。
我们能做的,便是不参与其中,只专注于战场。
若能立下军功,或许还能以此自保。
” 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我并非诸葛亮,也做不成一个合格的军师。
朱宁静听罢,点了点头,神色凝重:“皇帝为刀俎,我们为鱼肉,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但愿一切顺利吧。
”她顿了顿,语气柔和了些,“你饿了吧?我让人给你炖了汤,趁热喝了吧。
三叔的后事还未料理完,我得去操持。
你好好休息。
” 她转身离去,留下我独自一人,心中五味杂陈。
接下来的两日,汉王府上下异常低调,府中众人非急事绝不踏出府门半步。
朱高煦终究还是认清了眼前的局势,收敛了往日的锋芒。
而我则整日待在厢房中,唯一做的事便是观察天气的变化。
可惜,天不遂人愿,雪势愈发猛烈,从最初的零星碎雪逐渐转为鹅毛大雪,府内的石板路上也积了一层厚厚的素白。
我知道,出兵的日子到了。
这场大雪正是朱瞻基他们所期望的效果——既能大破敌军,又因大雪封路无法深入追击。
如此一来,北征的胜利已成定局,而敌方的残余势力却得以留存。
这正合了他们的心意:北境不宁的借口将成为他们与文官在朝堂上分庭抗礼的筹码,而朱瞻基也能借此更好地把控朝堂大权。
雪依旧纷纷扬扬地下着,仿佛在为这场权力的博弈蒙上一层冰冷的帷幕。
夜深人静,我正准备就寝,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敲门声响起。
我打开门,只见一人身披黑色斗篷,帽檐低垂,遮住了大半张脸。
“你是谁?”我警惕地问道。
那人缓缓摘下帽子,抬起头来。
我定睛一看,竟是张辅!这让我一时愣在原地,还未回过神来,旁边又闪出了朱宁静的身影。
“进来说。
”我侧身让开,示意他们进屋,随后迅速关紧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