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生意规模扩大 第2页
太小,最后选择了体积小附加值高的电子表和墨镜。
喇叭裤在老人眼里,是浪荡货,街头混混才穿的衣服,可在某些人眼里,他代表着新潮,时髦,自由,还有反抗精神。
现在喇叭裤价格奇高无比,一条要五六十,是工人一两个月的工资,有些人买不起就自己做,把裤子腿扒开,故意放宽腿部,看上去就有几分喇叭裤的感觉了。
现在德化街的裁缝铺,每天都有好多过来改裤子的青年男女。
赵小海之前就想过在深圳特区,以香港贸易公司名义投资一家服装厂,自己生产后世比较流行的服装,引领时代潮流的同时,肯定能赚的盆满钵满。
可现在情况有变,他发现利用国内这些工厂的资源,比自己建厂要方便快捷的多。
他的想法很简单。
以香港贸易公司名义,给这些工厂下单,如果香港那边有销路,就弄过去卖,如果没销路就在国内卖。
他相信国内青年会抢着买。
至于如何留在国内,他也已经想好,就以出口积压服装的名义,放在德化街自己的门店销售。
有个词叫‘出口转内销。
’ 一般这种商品都会被认为质量好,和外国人穿的一样,说出去就高大上,人们更愿意购买。
80年代, 穿着风衣、喇叭裤、牛仔裤,再戴上墨镜,手里提着一个录音机,是社会自由青年最标志性的模样。
简直就是新潮的代表。
“吕老哥,咱们工厂这些衣服能生产吗?”赵小海问道。
吕厂长笑了,”这有什么难的,布匹咱们国内都有,样子就照着这些图上的模仿,师父一两天就能做出样品,只要布料采购过来,一天一两千件不成问题。
” “这样吕老哥,我让香港那边,给咱们工厂下一批定制订单,至于多少到时候看情况。
” “你们呢,就多多生产。
” 吕厂长有些担忧道,“生产太多卖不出去怎么办?” 赵小海笑笑,“积压货给我啊,我放在德化街卖。
” 吕厂长立刻明白赵小海的意图,“老弟,你想玩出口转内销那一招对不对?” “老哥明白人,不过您放心,我绝对想办法给您弄一批外汇订单,这您看怎么样?” “成!” 吕厂长一口答应。
当积压货给赵小海,工厂也赚钱,以前两人就是这么玩的,继续这么弄一点问题也没有。
什么, 你说不会积压? 这是外汇订单积压,你知道个毛线。
更吸引他的还是外汇订单,出口创汇,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所有工厂厂长的执念。
能有机会怎么可能放过。
他相信如果他不干,江城、湖省、乃至全国的服装厂,有的是厂长抢着干,要不是两人早就合作,这样的事情根本轮不到他。
至于赵小海能给他弄来外汇订单吗? 对这点吕厂长一点不怀疑。
“要多少货?”吕厂长问道。
“每款先来一万件吧。
”赵小海稍微想了想道。
女士风衣赵小海选择山口百惠同款,男士风衣选择高仓健同款,颜色就选米黄色、灰色、黑色几种。
喇叭裤款式多一些,选定了七八种款式和花色,牛仔裤也选定了几种赵小海感觉后世流行的样式。
“老弟,我回去就让师父们加紧出样品,最多两天。
”吕厂长道。
“好,我等老哥消息。
” 风衣、喇叭裤、牛仔裤,加起来十几款,即便每样一万件那也是十几万件,用这些货先探探市场反应应该够了吧。
两人分开,吕厂长快速返回周口,而赵小海也没闲着,跑去政府找杨市长。
现在赵小海是杨市长的红人,秘书见到赵小海笑着打招呼,“赵经理,找杨市长?” “领导在吗?” “在,我去通知一下。
” 秘书很快出来,让赵小海进去,杨市长见到赵小海笑着问道:“小赵,找我有什么事,坐下说。
” 赵小海坐下,笑着道: “市长,我接到香港那边的电报,他们说想订购一批风衣、喇叭裤、牛仔裤,我不知道咱们这边的服装厂能不能生产,就找吕厂长问了问,吕厂长说可以生产,我这不就向您汇报来了。
” 根本没有什么电报,全是赵小海编的。
不过他是老板,这事他自己说了就算,他说有那就是有。
杨市长听到又有订单,自然高兴,赶紧追问道:“香港那边有没有说要多少货?” “衣服裤子一共十四款,一样先来两千件,至于单价,要看到样品后再定。
” 杨市长激动的站起来, 十四款, 每样两千件。
这就是两万八千件,又是一笔大订单啊。
赵小海说已经找了吕厂长,杨市长自然能听出赵小海的意思,他这是想把这个单子给周口第二服装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市长看着赵小海笑了笑。
其实给谁无所谓,现在他已经接到省里通知,让他全权弄好这个外贸公司,全省不管是哪家企业有订单,只要是这边出去的,都算他的成绩。
“老吕那边说能生产?” “对,我和吕厂长商量完,他已经回周口,说两天就能出样品。
”赵小海道。
杨市长点点头
喇叭裤在老人眼里,是浪荡货,街头混混才穿的衣服,可在某些人眼里,他代表着新潮,时髦,自由,还有反抗精神。
现在喇叭裤价格奇高无比,一条要五六十,是工人一两个月的工资,有些人买不起就自己做,把裤子腿扒开,故意放宽腿部,看上去就有几分喇叭裤的感觉了。
现在德化街的裁缝铺,每天都有好多过来改裤子的青年男女。
赵小海之前就想过在深圳特区,以香港贸易公司名义投资一家服装厂,自己生产后世比较流行的服装,引领时代潮流的同时,肯定能赚的盆满钵满。
可现在情况有变,他发现利用国内这些工厂的资源,比自己建厂要方便快捷的多。
他的想法很简单。
以香港贸易公司名义,给这些工厂下单,如果香港那边有销路,就弄过去卖,如果没销路就在国内卖。
他相信国内青年会抢着买。
至于如何留在国内,他也已经想好,就以出口积压服装的名义,放在德化街自己的门店销售。
有个词叫‘出口转内销。
’ 一般这种商品都会被认为质量好,和外国人穿的一样,说出去就高大上,人们更愿意购买。
80年代, 穿着风衣、喇叭裤、牛仔裤,再戴上墨镜,手里提着一个录音机,是社会自由青年最标志性的模样。
简直就是新潮的代表。
“吕老哥,咱们工厂这些衣服能生产吗?”赵小海问道。
吕厂长笑了,”这有什么难的,布匹咱们国内都有,样子就照着这些图上的模仿,师父一两天就能做出样品,只要布料采购过来,一天一两千件不成问题。
” “这样吕老哥,我让香港那边,给咱们工厂下一批定制订单,至于多少到时候看情况。
” “你们呢,就多多生产。
” 吕厂长有些担忧道,“生产太多卖不出去怎么办?” 赵小海笑笑,“积压货给我啊,我放在德化街卖。
” 吕厂长立刻明白赵小海的意图,“老弟,你想玩出口转内销那一招对不对?” “老哥明白人,不过您放心,我绝对想办法给您弄一批外汇订单,这您看怎么样?” “成!” 吕厂长一口答应。
当积压货给赵小海,工厂也赚钱,以前两人就是这么玩的,继续这么弄一点问题也没有。
什么, 你说不会积压? 这是外汇订单积压,你知道个毛线。
更吸引他的还是外汇订单,出口创汇,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所有工厂厂长的执念。
能有机会怎么可能放过。
他相信如果他不干,江城、湖省、乃至全国的服装厂,有的是厂长抢着干,要不是两人早就合作,这样的事情根本轮不到他。
至于赵小海能给他弄来外汇订单吗? 对这点吕厂长一点不怀疑。
“要多少货?”吕厂长问道。
“每款先来一万件吧。
”赵小海稍微想了想道。
女士风衣赵小海选择山口百惠同款,男士风衣选择高仓健同款,颜色就选米黄色、灰色、黑色几种。
喇叭裤款式多一些,选定了七八种款式和花色,牛仔裤也选定了几种赵小海感觉后世流行的样式。
“老弟,我回去就让师父们加紧出样品,最多两天。
”吕厂长道。
“好,我等老哥消息。
” 风衣、喇叭裤、牛仔裤,加起来十几款,即便每样一万件那也是十几万件,用这些货先探探市场反应应该够了吧。
两人分开,吕厂长快速返回周口,而赵小海也没闲着,跑去政府找杨市长。
现在赵小海是杨市长的红人,秘书见到赵小海笑着打招呼,“赵经理,找杨市长?” “领导在吗?” “在,我去通知一下。
” 秘书很快出来,让赵小海进去,杨市长见到赵小海笑着问道:“小赵,找我有什么事,坐下说。
” 赵小海坐下,笑着道: “市长,我接到香港那边的电报,他们说想订购一批风衣、喇叭裤、牛仔裤,我不知道咱们这边的服装厂能不能生产,就找吕厂长问了问,吕厂长说可以生产,我这不就向您汇报来了。
” 根本没有什么电报,全是赵小海编的。
不过他是老板,这事他自己说了就算,他说有那就是有。
杨市长听到又有订单,自然高兴,赶紧追问道:“香港那边有没有说要多少货?” “衣服裤子一共十四款,一样先来两千件,至于单价,要看到样品后再定。
” 杨市长激动的站起来, 十四款, 每样两千件。
这就是两万八千件,又是一笔大订单啊。
赵小海说已经找了吕厂长,杨市长自然能听出赵小海的意思,他这是想把这个单子给周口第二服装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市长看着赵小海笑了笑。
其实给谁无所谓,现在他已经接到省里通知,让他全权弄好这个外贸公司,全省不管是哪家企业有订单,只要是这边出去的,都算他的成绩。
“老吕那边说能生产?” “对,我和吕厂长商量完,他已经回周口,说两天就能出样品。
”赵小海道。
杨市长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