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 第96章 道尺的联合国听证

第96章 道尺的联合国听证 第3页

目录
    追溯、可验证”。

    那些字迹,此刻竟在光线下闪烁着微弱的金属光泽,如同星辰的低语。

    原来,墨迹之中,掺杂了道巴尺亲自丈量过的、来自遥远星海的尘埃粉末,每一笔都带着宇宙的尺度与重量。

     就在这静谧的审视中,古巴代表猛地站起身,动作带着一丝突兀的决绝。

    “我们要求,”他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所有成员国,必须公开三十年内所有重大工程的数据校准记录!”他旧皮靴碾过地板的摩擦声,在空旷的会议室里,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一圈圈微小的涟漪。

     林野的目光未动,指尖却已微不可察地划动,一道无形的道尺悄然伸展,精准地丈量出两国代表席之间的距离——87.6厘米。

    这个数字,恰好等于哈瓦那老城区那条他年轻时走过无数次的石子路的宽度。

    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巧合,让古巴代表脸上的坚毅瞬间化开,露出一丝无奈又带着点自嘲的苦笑。

     会议气氛再度凝滞,直至电子投票系统的提示音打破了沉默。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日本代表身上,他的触控笔,在“赞成”的选项栏前,停留了整整十二秒。

    那十二秒,仿佛被无限拉长,空气里都充满了等待的张力。

     就在这时,林野忽然伸手,将那道尺轻轻横放在日本代表席前的地毯上。

    尺身微光一闪,竟自动浮现出一组经纬度坐标——1945年,广岛原爆点。

    时间仿佛被这道尺凝固,又似乎被它重新校准。

     投票结果很快显现:72国赞成,如潮水般汹涌的支持。

    而反对的,仅有三个孤悬海外的国家,他们沉默地坚守着,如同拒绝向世界敞开的卫星数据般,固执而遥远。

     会议散场,人潮渐稀,林野却滞留在原地,目光最终落在了桌上那把道尺上。

    心头猛地一沉——这分明是镀金的仿制品!心头一阵冰凉,他几乎能想象到,那把真正的道尺,此刻正安卧在瑞士某家银行密不透风的保险柜里,冰冷的纳米芯片正以每秒三次的频率,将加密的脉搏,无声地传递给蒙国那座隐秘的地质监测站。

    这把仿制品,成了真品缺席的冰冷注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指尖抚过仿制品上那些刻意做旧的图腾凹陷,触感生硬而虚假。

    突然间,一个荒诞却又无比清晰的念头刺入脑海:这,或许正是国际社会所能给予的最高“认可”!他们敬畏,甚至恐惧那把真尺蕴含的力量,却又无法或不敢真正拥有它,于是,他们选择供奉一个复制品,用这种方式,试图安抚那份潜藏的恐惧,也宣告着某种无力的臣服。

     夜色如墨,法国测量专家的脚步声带着几分醉意,带着一缕醇厚的红酒香,敲响了林野的房门。

    他晃着手里那瓶陈年的红酒,将一张泛黄、边缘卷起的1901年非洲测绘图纸摊开在桌上。

    林野的目光被某个殖民地铁路弯道半径的数值牢牢吸住——1435毫米,赫然标注在那,与道尺的基准线如出一辙。

    “我们当年故意留了这个后手,”专家晃着高脚杯,琥珀色的酒液在杯壁上摇曳,眼神却锐利如刀,“没料到吧,你们竟把它炼成了武器。

    ” 林野沉默地拿起那把仿制品道尺,走到酒店露台。

    夜风微凉,带着湖水的湿润气息。

    他将道尺轻轻搁在冰凉的栏杆上。

    月光如水银泻地,温柔地笼罩着尺身。

    奇迹般地,尺身上那些部落图腾的刻痕,竟与远处日内瓦湖面荡漾的波纹产生了奇妙的视觉共振,仿佛尺上的古老纹路活了过来,与湖水的韵律同频。

    而那游标卡尺投下的阴影,恰好如同一根无形的指针,精准地指向了国际红十字会总部所在的方向。

    那一刻,林野忽然彻悟:这场关于尺度、关于标准的战斗,从未真正画上句号,它只是换了一种形态延续。

    正如钢铁轨道的尽头,永远延伸着等待铺设的新铁轨,挑战与博弈,永无止境。

     喜欢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请大家收藏:()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