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天灾下的丛林法则
下午2点以后,现场过来的车辆和人员越来越多,下沉广场中的参会人数逐渐达到了200多人。
从下沉广场连通的地下室通道内,出来了几十名工作人员,开始在场地周边布置可移动的伞形的燃气辐射取暖器,桌椅板凳。
广场中间位置停了一辆不知道从哪个售楼部捞来的营销宣传车,架上了音响和麦克风。
车厢侧面的LED屏还循环播放着“南部新区避难所管理层会议”“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的字样。
这么一个可能关系到十几万人后续生存和发展的大会,搞的还不如灾难降临前一个楼盘的开盘像样子。
随着广场上布置的取暖设施启动,温度逐渐有所上升,渐渐不再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
方大宝三人和博览园南部的几个避难所的管理层围坐在一个取暖器周围,感觉到热气扑到脸上,才敢把墨镜和防寒面罩取下,拿着桌上工作人员发的瓜子、花生,磕了起来。
热水是不用想了,倒出来瞬间就冻结了。
就这点瓜子、花生很多人也是在灾难降临后第一次吃到。
把眼镜和面罩取了,互相显出了真容,聊起天来显得更亲近了些。
就着取暖器的这点热乎劲,众人讨论的更热烈了,越来越有茶话会的气氛。
对于和付小秋,方大宝他们坐在一起的这些小型避难所来说,虽然灾难降临已经20多天了,但绝大部分并没有完整的发展规划,也没有壮大的野心。
可失去的东西不多,可去争取的东西自然更少。
大部分还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或者说好听一点,叫抱着学习和交流的心态。
时间来到下午三点,连通地铁站的通道门打开,从中走出了一行七人,行至广场中心的宣传车前方,在布置好的会议桌前落座。
打开麦克风,正式开始开会。
这七个人应该就是博览园避难所各方面的头头,总的来说,比想象的都要年轻一点,岁数最大的,看起来就五十多岁,其他的看起来只有40岁上下。
首先由主持人介绍了博览园避难所的各位列席人员。
可能是考虑到天气非常寒冷,说话倒是非常
从下沉广场连通的地下室通道内,出来了几十名工作人员,开始在场地周边布置可移动的伞形的燃气辐射取暖器,桌椅板凳。
广场中间位置停了一辆不知道从哪个售楼部捞来的营销宣传车,架上了音响和麦克风。
车厢侧面的LED屏还循环播放着“南部新区避难所管理层会议”“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的字样。
这么一个可能关系到十几万人后续生存和发展的大会,搞的还不如灾难降临前一个楼盘的开盘像样子。
随着广场上布置的取暖设施启动,温度逐渐有所上升,渐渐不再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
方大宝三人和博览园南部的几个避难所的管理层围坐在一个取暖器周围,感觉到热气扑到脸上,才敢把墨镜和防寒面罩取下,拿着桌上工作人员发的瓜子、花生,磕了起来。
热水是不用想了,倒出来瞬间就冻结了。
就这点瓜子、花生很多人也是在灾难降临后第一次吃到。
把眼镜和面罩取了,互相显出了真容,聊起天来显得更亲近了些。
就着取暖器的这点热乎劲,众人讨论的更热烈了,越来越有茶话会的气氛。
对于和付小秋,方大宝他们坐在一起的这些小型避难所来说,虽然灾难降临已经20多天了,但绝大部分并没有完整的发展规划,也没有壮大的野心。
可失去的东西不多,可去争取的东西自然更少。
大部分还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或者说好听一点,叫抱着学习和交流的心态。
时间来到下午三点,连通地铁站的通道门打开,从中走出了一行七人,行至广场中心的宣传车前方,在布置好的会议桌前落座。
打开麦克风,正式开始开会。
这七个人应该就是博览园避难所各方面的头头,总的来说,比想象的都要年轻一点,岁数最大的,看起来就五十多岁,其他的看起来只有40岁上下。
首先由主持人介绍了博览园避难所的各位列席人员。
可能是考虑到天气非常寒冷,说话倒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