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第2页
力也能自行站起,但也没有拂了姜恒常的好意。
谁知等到两人都起身后,姜恒常突然从自己的储物袋里掏出了两把锄头,对宋从心道,咱俩既然都把这里夷为平地了,那不如干脆把地给耕了吧。
宋从心默默地看着那把锄头,无言良久。
最后,两人还是将附近的狼藉一扫而空,宋从心清理出大块的碎石,将粗壮的木根茎移除,姜恒常则深耕了田地,翻了两次土。
等到宋从心挥手唤出春风化雨诀浇灌田地,夜色已深,姜恒常笑着说明天就调一队兵马过来屯田,速度快些还能赶得上秋收。
宋从心突然觉得,若非世道如此,她或许会给这位姜道君弹一首曲子。
抵达天殷永乐城的第二天,客人就被东道主拉去耕田耕到半宿。
宋从心回到自己下榻的住院时,等了大半夜的灵希差点没打算出去找她。
“姜家水深,姜恒常也并非等闲之辈。
”虽然修士纤尘不染,但耕了大片田地的宋从心还是跑去洗了个澡,此时正坐在梳妆镜前,任由师妹替自己梳理长发,“她想借助外力打破长老阁的掣肘,此次恒久永乐大典恐怕就是她动手的时候。
” 灵希颔首,她赞同师姐的推断,同时也有其他的发现:“师姐,先前我们提到过天殷国的「赊命钱」。
我发现天殷国人口中的一些词句与大众所知的不同。
” “此话何意?”宋从心问道。
“今我与姜严早归,途经一家葬仪馆,恰好见一户人家戴孝出殡。
”灵希语气沉静,她看似呆怔,实际聪慧机敏。
姜严虽然也天生早慧,但和灵希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他和灵希交涉了一天,不仅没能套出话来,反而被灵希卷走了不少情报。
“那户人家披麻戴孝,面上却不见悲色。
有一妇人宽慰逝者家人,却拍着站在一旁的幼童的肩膀,道照顾好逝者的遗体。
我心觉古怪,便向姜严多问了几句。
此事在天殷并非秘密,姜严便也如实告知。
据他所言,在天殷,「遗体」不仅仅指代逝者的尸体。
” “对于天殷国人来说,「遗体」指代逝者,同时也指代活人活在阳间的人,是已经逝世的死者留于人世的「遗体」。
” 不言归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第54章】正道魁首 以拂雪道君的身份受邀参加天殷国的恒久永乐大典,于情于理,国君都应该出面相见,设宴以待。
然而,自宋从心和灵希抵达天殷之,姜家那位国君从未在人前露脸,接待宾客之事一力由姜道君持。
虽然宋从心并不在意,姜家的礼遇也做得尽善尽美。
但国君不露面一事终究是避不开的问题。
无论天殷执掌实权的人是谁,但它明面上地位最高的领袖是姜恒常与其兄长姜胤业。
即便只是做个面子功夫,姜国君也有在宾客面前露面的必要。
关于这一点,感到疑惑的来宾不在少数。
来宾明里暗里旁敲侧击,却都被姜家打太极一样推了回去。
不仅姜国君没有露面,姜家的族老们也闭门不出。
据说是在筹备即将到来的恒久永乐大典,要提前百进行静修斋戒。
姜恒常同样是大典的司仪,她负责的是「奉礼」一环。
所谓「奉礼」,乃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又称「百物朝贺」。
古时,各地郡守会向主城献上当地兴盛的代表物,譬如金银玉器、五毂粮食、铜铁造物。
这些象征国力强盛的代表物会奉在神坛案头,由司仪择取祭物将其投入火中。
古时人们相信,人的魂灵自烈焰而来,火焰有通晓魂灵、沟通上苍的神力。
火能驱逐荒野的害兽,能点亮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
所以,人族先祖在留予子孙后代的传承中写下火焰的神圣。
谁知等到两人都起身后,姜恒常突然从自己的储物袋里掏出了两把锄头,对宋从心道,咱俩既然都把这里夷为平地了,那不如干脆把地给耕了吧。
宋从心默默地看着那把锄头,无言良久。
最后,两人还是将附近的狼藉一扫而空,宋从心清理出大块的碎石,将粗壮的木根茎移除,姜恒常则深耕了田地,翻了两次土。
等到宋从心挥手唤出春风化雨诀浇灌田地,夜色已深,姜恒常笑着说明天就调一队兵马过来屯田,速度快些还能赶得上秋收。
宋从心突然觉得,若非世道如此,她或许会给这位姜道君弹一首曲子。
抵达天殷永乐城的第二天,客人就被东道主拉去耕田耕到半宿。
宋从心回到自己下榻的住院时,等了大半夜的灵希差点没打算出去找她。
“姜家水深,姜恒常也并非等闲之辈。
”虽然修士纤尘不染,但耕了大片田地的宋从心还是跑去洗了个澡,此时正坐在梳妆镜前,任由师妹替自己梳理长发,“她想借助外力打破长老阁的掣肘,此次恒久永乐大典恐怕就是她动手的时候。
” 灵希颔首,她赞同师姐的推断,同时也有其他的发现:“师姐,先前我们提到过天殷国的「赊命钱」。
我发现天殷国人口中的一些词句与大众所知的不同。
” “此话何意?”宋从心问道。
“今我与姜严早归,途经一家葬仪馆,恰好见一户人家戴孝出殡。
”灵希语气沉静,她看似呆怔,实际聪慧机敏。
姜严虽然也天生早慧,但和灵希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他和灵希交涉了一天,不仅没能套出话来,反而被灵希卷走了不少情报。
“那户人家披麻戴孝,面上却不见悲色。
有一妇人宽慰逝者家人,却拍着站在一旁的幼童的肩膀,道照顾好逝者的遗体。
我心觉古怪,便向姜严多问了几句。
此事在天殷并非秘密,姜严便也如实告知。
据他所言,在天殷,「遗体」不仅仅指代逝者的尸体。
” “对于天殷国人来说,「遗体」指代逝者,同时也指代活人活在阳间的人,是已经逝世的死者留于人世的「遗体」。
” 不言归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第54章】正道魁首 以拂雪道君的身份受邀参加天殷国的恒久永乐大典,于情于理,国君都应该出面相见,设宴以待。
然而,自宋从心和灵希抵达天殷之,姜家那位国君从未在人前露脸,接待宾客之事一力由姜道君持。
虽然宋从心并不在意,姜家的礼遇也做得尽善尽美。
但国君不露面一事终究是避不开的问题。
无论天殷执掌实权的人是谁,但它明面上地位最高的领袖是姜恒常与其兄长姜胤业。
即便只是做个面子功夫,姜国君也有在宾客面前露面的必要。
关于这一点,感到疑惑的来宾不在少数。
来宾明里暗里旁敲侧击,却都被姜家打太极一样推了回去。
不仅姜国君没有露面,姜家的族老们也闭门不出。
据说是在筹备即将到来的恒久永乐大典,要提前百进行静修斋戒。
姜恒常同样是大典的司仪,她负责的是「奉礼」一环。
所谓「奉礼」,乃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又称「百物朝贺」。
古时,各地郡守会向主城献上当地兴盛的代表物,譬如金银玉器、五毂粮食、铜铁造物。
这些象征国力强盛的代表物会奉在神坛案头,由司仪择取祭物将其投入火中。
古时人们相信,人的魂灵自烈焰而来,火焰有通晓魂灵、沟通上苍的神力。
火能驱逐荒野的害兽,能点亮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
所以,人族先祖在留予子孙后代的传承中写下火焰的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