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柳堤诗谊墨痕新 第2页
"清如姑娘看,昨日画到'柳垂细叶弄轻柔'处,总觉少了些风致,劳你指点一二?"
清如凑近画纸,用指尖点了点柳梢:"陆公子不妨在叶尖添些留白,再以淡墨扫出几缕游丝,便似有清风拂过了。
"她忽然瞥见煜明袖中露出的糖燕,笑着伸手:"可是给我的?去年在金陵,我常与邻家小妹买糖画,她总说我的名字该配个'清如菊'的花样,偏我独爱这飞燕。
" 煜明将糖燕递给她,见她咬下一角,嘴角沾了点糖霜,竟像孩童般开心。
这场景让他想起书院里的孩子们,每逢春日便追着柳絮跑,于是顺口吟道:"少女临湖意惹愁——清如姑娘,为何你笔下的少女会'惹愁'?" 清如放下糖燕,目光落在阁外摇曳的柳丝上:"实不相瞒,那是想起了亡母。
她生前最爱在柳堤浣纱,临终前说'柳丝若解相思意,莫教离人两鬓秋'。
如今我见柳垂细叶,总觉是母亲在温柔叮咛。
" 子谦放下画笔,从画箱里取出一块绢帕,上面绣着半幅柳塘小景:"不瞒姑娘,家母也曾绣过类似的纹样。
她去世那年我才十岁,至今记得她教我认'柳'字时,用柳枝在沙土上写的模样。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煜明望着阁外的春水,想起自己幼年丧父,是叔父在柳堤教他读《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便是在这棵老柳树下学会的。
原来这千丝万缕的柳,竟系着那么多人的思念,无怪乎清如会在诗中写下"抬首望枝寻旧忆"。
"清风一缕绕心头。
"清如轻声念着自己的诗句,忽然从琴囊里取出一卷琴谱,"这是母亲留下的《柳枝词》,今日弹与两位听吧。
"她调了调琴弦,指尖流出的曲调不再是《阳春》的清越,而是带着些微的呜咽,像柳丝拂过水面,又像故人在耳边低语。
曲终时,鹦鹉忽然在笼中叫了声"春好",打破了满阁的寂静。
子谦笑着拾起桌上的柳芽点心:"都说'愁绪如柳丝',今日倒觉这柳丝拂去了愁云。
明兄,你且看清如姑娘画的柳叶,哪一片不是向着阳光生长?" 煜明望着清如笔下的柳,虽有细叶低垂,却皆有向上的弧度,忽然明白她诗中的"愁"并非沉溺,而是对故人的温软怀念。
就像他每次翻看叔父留下的诗集,眼中有泪,心底却满是暖意。
三、湖畔雅集 春分那日,云麓书院举办"柳堤诗会",煜明与子谦邀清如一同主持。
晨光里,二十多个孩童聚在老柳树下,每人手中握着一枝刚折的柳条,叽叽喳喳像群小雀儿。
清如穿着一袭月白襦裙,腰间系着煜明送的竹刻诗牌,正在教孩子们用柳条编花环。
"孩子们看,这柳条多像诗的韵脚。
"她折下一段柳枝,在掌心绕了个圈,"你们闻闻,这清香里藏着多少好句子?"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起柳条:"先生,我闻到了春天的味道!"清如笑着点头:"那你就把'春天的味道'写成诗,比如...'湖水粼粼柳色新'。
" 煜明在一旁铺纸磨墨,见子谦正带着几个男孩在湖边写生。
阳光穿过柳丝,在子谦的青衫上织出斑驳的光影,他忽然想起去年秋日,两人在山顶寄远时的场景,如今多了清如这样的诗友,倒更觉热闹而温馨。
"佳人倚柳醉芳辰。
"清如忽然吟出一句,指着正在树下追蝴蝶的少女。
那女孩的发带被风吹起,缠在柳枝上,她仰着头笑,像一朵盛开的桃花。
煜明取过狼毫,在宣纸上题下这句诗,旁边一个男孩踮着脚看,忽然说:"先生,这句子像画一样好看!" 诗会进行到午后,孩子们陆续展示自己的作品。
有个男孩画了棵歪歪扭扭的柳树,旁边写着"柳丝钓起小鱼来";扎羊角辫的
"她忽然瞥见煜明袖中露出的糖燕,笑着伸手:"可是给我的?去年在金陵,我常与邻家小妹买糖画,她总说我的名字该配个'清如菊'的花样,偏我独爱这飞燕。
" 煜明将糖燕递给她,见她咬下一角,嘴角沾了点糖霜,竟像孩童般开心。
这场景让他想起书院里的孩子们,每逢春日便追着柳絮跑,于是顺口吟道:"少女临湖意惹愁——清如姑娘,为何你笔下的少女会'惹愁'?" 清如放下糖燕,目光落在阁外摇曳的柳丝上:"实不相瞒,那是想起了亡母。
她生前最爱在柳堤浣纱,临终前说'柳丝若解相思意,莫教离人两鬓秋'。
如今我见柳垂细叶,总觉是母亲在温柔叮咛。
" 子谦放下画笔,从画箱里取出一块绢帕,上面绣着半幅柳塘小景:"不瞒姑娘,家母也曾绣过类似的纹样。
她去世那年我才十岁,至今记得她教我认'柳'字时,用柳枝在沙土上写的模样。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煜明望着阁外的春水,想起自己幼年丧父,是叔父在柳堤教他读《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便是在这棵老柳树下学会的。
原来这千丝万缕的柳,竟系着那么多人的思念,无怪乎清如会在诗中写下"抬首望枝寻旧忆"。
"清风一缕绕心头。
"清如轻声念着自己的诗句,忽然从琴囊里取出一卷琴谱,"这是母亲留下的《柳枝词》,今日弹与两位听吧。
"她调了调琴弦,指尖流出的曲调不再是《阳春》的清越,而是带着些微的呜咽,像柳丝拂过水面,又像故人在耳边低语。
曲终时,鹦鹉忽然在笼中叫了声"春好",打破了满阁的寂静。
子谦笑着拾起桌上的柳芽点心:"都说'愁绪如柳丝',今日倒觉这柳丝拂去了愁云。
明兄,你且看清如姑娘画的柳叶,哪一片不是向着阳光生长?" 煜明望着清如笔下的柳,虽有细叶低垂,却皆有向上的弧度,忽然明白她诗中的"愁"并非沉溺,而是对故人的温软怀念。
就像他每次翻看叔父留下的诗集,眼中有泪,心底却满是暖意。
三、湖畔雅集 春分那日,云麓书院举办"柳堤诗会",煜明与子谦邀清如一同主持。
晨光里,二十多个孩童聚在老柳树下,每人手中握着一枝刚折的柳条,叽叽喳喳像群小雀儿。
清如穿着一袭月白襦裙,腰间系着煜明送的竹刻诗牌,正在教孩子们用柳条编花环。
"孩子们看,这柳条多像诗的韵脚。
"她折下一段柳枝,在掌心绕了个圈,"你们闻闻,这清香里藏着多少好句子?"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起柳条:"先生,我闻到了春天的味道!"清如笑着点头:"那你就把'春天的味道'写成诗,比如...'湖水粼粼柳色新'。
" 煜明在一旁铺纸磨墨,见子谦正带着几个男孩在湖边写生。
阳光穿过柳丝,在子谦的青衫上织出斑驳的光影,他忽然想起去年秋日,两人在山顶寄远时的场景,如今多了清如这样的诗友,倒更觉热闹而温馨。
"佳人倚柳醉芳辰。
"清如忽然吟出一句,指着正在树下追蝴蝶的少女。
那女孩的发带被风吹起,缠在柳枝上,她仰着头笑,像一朵盛开的桃花。
煜明取过狼毫,在宣纸上题下这句诗,旁边一个男孩踮着脚看,忽然说:"先生,这句子像画一样好看!" 诗会进行到午后,孩子们陆续展示自己的作品。
有个男孩画了棵歪歪扭扭的柳树,旁边写着"柳丝钓起小鱼来";扎羊角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