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画影诗魂 第2页
便是这般水光潋滟又强自按捺的神色。
彼时两人坐在秦淮河画舫上,河灯漂成流萤,子墨说妹妹临终前攥着他送的琉璃簪,却终未说出半句遗言。
此刻画中女子唇角微抿,竟与记忆中那个欲言又止的少年身影重叠。
五、婚纱佳人·白纱如梦 第四幅女子身披白纱,钻饰在胸襟处聚成星芒。
煜明指尖掠过"待迎佳日共婵娟"句,忽闻子墨轻叹:"上月参加王公子婚宴,见新妇着西洋婚纱,众人皆赞华美,唯有你醉心于她腰间那幅《关雎》刺绣。
" 往事如潮水漫来:那日喜堂红烛摇影,煜明却注意到新娘腰间细绣着"关关雎鸠",针脚细密如《诗经》里的雎鸠和鸣。
他拽着子墨躲到廊下,借着月光在喜帖背面写下"钻饰流光映素裳,谁怜针底《关雎》长"的句子。
此刻看着画中婚纱,他忽然轻笑:"沈君笔下是'待迎佳日',我却总念着'宜其室家'的烟火气——你瞧这钻饰与白纱,到底不如民间嫁衣上的并蒂莲来得温热。
" 六、云端仙子·金发垂空 末幅最得煜明心意:女子静坐云端,金发与云絮纠缠,素衣下摆被风掀起一角,露出足踝如凝雪。
"金发如丝映碧空"让他想起去年登泰山时,见云海翻涌处,一轮金日正从云涛中娩出,光线将游云染成金丝,恍若仙人垂发濯足于九霄。
"素衣轻裹仙姿逸",子墨忽然从袖中摸出半阙残词,"这是你前年在崂山写的《鹧鸪天》,'素衣不染人间色,坐看云生第几重'——竟与画中意境暗合。
"煜明接过词稿,纸角已被岁月磨出毛边,想起那日两人在崂顶遇雨,躲在磐石下听雨打苍松,他顺口吟出此句,子墨便用松烟在碎纸上记录。
此刻看着画中仙子浅笑凝眸,忽然觉得所谓仙气,原是凡人在风雨中仍能望云心空的刹那清明。
七、画外·友情如诗 暮色浸染画阁时,两人已换过三次茶。
子墨忽然指着"云端仙子"的素衣袖口:"你看这处留白,像不像我们在白鹭洲见过的野芦苇?"煜明定睛细看,果然在袖口褶皱处有几丝淡墨,似苇絮轻扬。
记忆瞬间漫过:那年中秋,他们泛舟秦淮河,误入芦苇荡,月光把苇叶剪成碎银,子墨一时兴起,脱了外袍抛向空中,大喝"且趁明月醉芦花",惊起宿鹭掠水而去。
"沈君留白处,恰是我们的诗眼。
"煜明将画轴小心卷起,"世人看美人图,多恋其色相,却不知画里画外,皆
彼时两人坐在秦淮河画舫上,河灯漂成流萤,子墨说妹妹临终前攥着他送的琉璃簪,却终未说出半句遗言。
此刻画中女子唇角微抿,竟与记忆中那个欲言又止的少年身影重叠。
五、婚纱佳人·白纱如梦 第四幅女子身披白纱,钻饰在胸襟处聚成星芒。
煜明指尖掠过"待迎佳日共婵娟"句,忽闻子墨轻叹:"上月参加王公子婚宴,见新妇着西洋婚纱,众人皆赞华美,唯有你醉心于她腰间那幅《关雎》刺绣。
" 往事如潮水漫来:那日喜堂红烛摇影,煜明却注意到新娘腰间细绣着"关关雎鸠",针脚细密如《诗经》里的雎鸠和鸣。
他拽着子墨躲到廊下,借着月光在喜帖背面写下"钻饰流光映素裳,谁怜针底《关雎》长"的句子。
此刻看着画中婚纱,他忽然轻笑:"沈君笔下是'待迎佳日',我却总念着'宜其室家'的烟火气——你瞧这钻饰与白纱,到底不如民间嫁衣上的并蒂莲来得温热。
" 六、云端仙子·金发垂空 末幅最得煜明心意:女子静坐云端,金发与云絮纠缠,素衣下摆被风掀起一角,露出足踝如凝雪。
"金发如丝映碧空"让他想起去年登泰山时,见云海翻涌处,一轮金日正从云涛中娩出,光线将游云染成金丝,恍若仙人垂发濯足于九霄。
"素衣轻裹仙姿逸",子墨忽然从袖中摸出半阙残词,"这是你前年在崂山写的《鹧鸪天》,'素衣不染人间色,坐看云生第几重'——竟与画中意境暗合。
"煜明接过词稿,纸角已被岁月磨出毛边,想起那日两人在崂顶遇雨,躲在磐石下听雨打苍松,他顺口吟出此句,子墨便用松烟在碎纸上记录。
此刻看着画中仙子浅笑凝眸,忽然觉得所谓仙气,原是凡人在风雨中仍能望云心空的刹那清明。
七、画外·友情如诗 暮色浸染画阁时,两人已换过三次茶。
子墨忽然指着"云端仙子"的素衣袖口:"你看这处留白,像不像我们在白鹭洲见过的野芦苇?"煜明定睛细看,果然在袖口褶皱处有几丝淡墨,似苇絮轻扬。
记忆瞬间漫过:那年中秋,他们泛舟秦淮河,误入芦苇荡,月光把苇叶剪成碎银,子墨一时兴起,脱了外袍抛向空中,大喝"且趁明月醉芦花",惊起宿鹭掠水而去。
"沈君留白处,恰是我们的诗眼。
"煜明将画轴小心卷起,"世人看美人图,多恋其色相,却不知画里画外,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