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觉山塔影映心痕
云麓词心录:第八十一章觉山塔影映心痕
暮春的风裹着杏花的微香,从雁门关外蜿蜒而来,在煜明的青衫上染上一层浅淡的光阴。
他站在长途客车的窗边,指尖摩挲着掌心的檀木佛珠,望着车窗外飞掠的黛色山峦,忽然想起三日前在云冈石窟见过的飞天壁画——那些衣袂翩跹的仙子,是否也曾俯瞰过这般连绵的青翠? “煜明,下一站到灵丘县了。
”同行的苏绾轻轻叩了叩他的肩,手中的笔记本还摊开在记录云冈题记的那页,墨色未干的小楷旁画着几簇莲花纹样。
她是大学里研究古代建筑的学妹,总爱用速写本捕捉每一处古迹的轮廓。
客车在山路上拐了个弯,远远望见觉山寺的砖塔如一支毛笔,斜斜插在苍青的峰峦之间。
煜明忽然想起去年在敦煌见过的经卷,那些被时光侵蚀的字迹,竟与眼前塔身的斑驳有着相似的韵致——都是岁月亲手写下的诗。
一、塔影初逢:砖纹里的千年光阴 晨雾未散的觉山寺门前,两株古松如守门的老僧,枝干虬结间漏下细碎的阳光。
煜明踩着青石板拾级而上,鞋底与苔痕相触的声响,惊起檐角一只灰雀,振翅时抖落几片陈年的瓦当残片。
“师兄你看,这塔基的莲花纹砖,和《营造法式》里记载的‘宝相莲’几乎一样。
”苏绾蹲下身,指尖轻触砖面上浅浮雕的莲瓣,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阴影,“辽代匠人竟能把坚硬的青砖,雕出绢帛般的柔软感。
” 煜明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砖面上的飞天正捧着莲灯翩然起舞,衣带在风中似乎还能飘动。
他忽然想起在故宫见过的辽代木雕,那些被岁月磨去棱角的线条,却在沧桑中沉淀出更动人的温柔。
掏出随身携带的宣纸,蘸着山泉水写下半阙《鹧鸪天》: 青砖雕就彩云衣,千年风露未曾曦。
飞天袖底莲灯暖,照破人间第几期? 墨迹未干,忽闻塔内传来轻轻的诵经声。
循声而入,阴凉的塔内弥漫着若有若无的檀香,斑驳的壁画在昏暗中若隐若现。
一位鬓角染霜的老者正持着放大镜,专注地观察着墙角的一处彩绘,镜片后的目光如古镜般清亮。
“老先生可是在研究这壁画的矿物颜料?”煜明想起在敦煌听研究员讲过,古代画师常用石青、石绿等矿物色,历经千年仍不褪色。
老者转身,眼中泛起微光:“年轻人竟懂得这些?这处‘药师经变图’的衣纹用了唐代‘铁线描’,但敷色却是辽代特有的叠染技法。
你看这菩萨衣袂上的金粉,虽已剥落大半,却仍能想见当年‘金身映日’的盛景。
” 他从帆布包里取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翻到夹着银杏叶书签的那页,上面画满了塔砖的纹样与笔记:“觉山寺塔重建于辽大安五年,八百年来历经七次地震,塔身倾斜却不倒,全凭这‘五十四券’的中空结构。
这些砖雕看似装饰,实则暗藏力学玄机——你看这斗拱砖,每一块的弧度都经过Calculation,方能承托起十三层密檐的重量。
” 煜明望着老者布满老茧的手指在砖纹上轻轻划过,忽然想起自己的祖父。
老人临终前也是这样,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家中祖传的青铜器,说每一道纹饰都是祖先与时光的对话。
此刻塔内的光线忽然明亮了些,壁画上的飞天仿佛转动了衣袂,将千年的光阴,都收进了老者眼底的温柔。
二、壁画寻幽:丹青里的往生世界 午后的阳光从塔窗斜斜射入,在壁画上投下菱形的光斑。
苏绾支起画架,
他站在长途客车的窗边,指尖摩挲着掌心的檀木佛珠,望着车窗外飞掠的黛色山峦,忽然想起三日前在云冈石窟见过的飞天壁画——那些衣袂翩跹的仙子,是否也曾俯瞰过这般连绵的青翠? “煜明,下一站到灵丘县了。
”同行的苏绾轻轻叩了叩他的肩,手中的笔记本还摊开在记录云冈题记的那页,墨色未干的小楷旁画着几簇莲花纹样。
她是大学里研究古代建筑的学妹,总爱用速写本捕捉每一处古迹的轮廓。
客车在山路上拐了个弯,远远望见觉山寺的砖塔如一支毛笔,斜斜插在苍青的峰峦之间。
煜明忽然想起去年在敦煌见过的经卷,那些被时光侵蚀的字迹,竟与眼前塔身的斑驳有着相似的韵致——都是岁月亲手写下的诗。
一、塔影初逢:砖纹里的千年光阴 晨雾未散的觉山寺门前,两株古松如守门的老僧,枝干虬结间漏下细碎的阳光。
煜明踩着青石板拾级而上,鞋底与苔痕相触的声响,惊起檐角一只灰雀,振翅时抖落几片陈年的瓦当残片。
“师兄你看,这塔基的莲花纹砖,和《营造法式》里记载的‘宝相莲’几乎一样。
”苏绾蹲下身,指尖轻触砖面上浅浮雕的莲瓣,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阴影,“辽代匠人竟能把坚硬的青砖,雕出绢帛般的柔软感。
” 煜明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砖面上的飞天正捧着莲灯翩然起舞,衣带在风中似乎还能飘动。
他忽然想起在故宫见过的辽代木雕,那些被岁月磨去棱角的线条,却在沧桑中沉淀出更动人的温柔。
掏出随身携带的宣纸,蘸着山泉水写下半阙《鹧鸪天》: 青砖雕就彩云衣,千年风露未曾曦。
飞天袖底莲灯暖,照破人间第几期? 墨迹未干,忽闻塔内传来轻轻的诵经声。
循声而入,阴凉的塔内弥漫着若有若无的檀香,斑驳的壁画在昏暗中若隐若现。
一位鬓角染霜的老者正持着放大镜,专注地观察着墙角的一处彩绘,镜片后的目光如古镜般清亮。
“老先生可是在研究这壁画的矿物颜料?”煜明想起在敦煌听研究员讲过,古代画师常用石青、石绿等矿物色,历经千年仍不褪色。
老者转身,眼中泛起微光:“年轻人竟懂得这些?这处‘药师经变图’的衣纹用了唐代‘铁线描’,但敷色却是辽代特有的叠染技法。
你看这菩萨衣袂上的金粉,虽已剥落大半,却仍能想见当年‘金身映日’的盛景。
” 他从帆布包里取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翻到夹着银杏叶书签的那页,上面画满了塔砖的纹样与笔记:“觉山寺塔重建于辽大安五年,八百年来历经七次地震,塔身倾斜却不倒,全凭这‘五十四券’的中空结构。
这些砖雕看似装饰,实则暗藏力学玄机——你看这斗拱砖,每一块的弧度都经过Calculation,方能承托起十三层密檐的重量。
” 煜明望着老者布满老茧的手指在砖纹上轻轻划过,忽然想起自己的祖父。
老人临终前也是这样,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家中祖传的青铜器,说每一道纹饰都是祖先与时光的对话。
此刻塔内的光线忽然明亮了些,壁画上的飞天仿佛转动了衣袂,将千年的光阴,都收进了老者眼底的温柔。
二、壁画寻幽:丹青里的往生世界 午后的阳光从塔窗斜斜射入,在壁画上投下菱形的光斑。
苏绾支起画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