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竹径寻幽诗骨清 第2页
叹,“这般气象,倒有几分稼轩词的雄浑。
” 玄清道长含笑颔首,琴音愈发激昂:“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煜明居士此句,恰应了王勃《滕王阁序》的意境。
只是……”他指尖轻挑,琴音陡然一转,变得清逸高旷,“秋景之中,亦有超脱之趣。
” 话音未落,一位白衣书生接口吟道:“竹影摇风禅意远,松涛伴月道心明。
”众人望去,正是雅集上结识的子轩。
他手中握着竹杖,杖头还挂着几片被露水打湿的枫叶。
煜明心中一动,忽然想起观外那片竹林。
此刻日影西斜,竹影在青石板上摇曳生姿,与远处道观飞檐投下的阴影交织成趣。
他灵光乍现,续道:“幽篁织就千重韵,古观闲敲几杵钟。
” “妙极!”玄清道长抚掌大笑,琴音戛然而止,“此联既有竹林七贤的雅趣,又含禅院钟声的空灵。
诸位不妨以此为引,共赋七律如何?” 众人纷纷称是。
逸风率先提笔,在宣纸上写下首联:“云麓寻幽意未平,竹风松露共秋声。
”子轩略一思索,接道:“雁书遥寄千山外,鹤梦轻随万壑行。
” 轮到煜明时,他望着观中香炉升起的袅袅青烟,思绪飘向远方。
记得去年此时,他还在京城的书院中与同窗争论诗法,如今却在这深山道观,与一众知己以诗会友。
这般际遇,倒似梦境一般。
于是挥毫写道:“墨染烟霞添古意,诗融山水见真情。
” 随着诗句一句句落下,众人的兴致愈发高涨。
有人以道观晨钟入诗,有人借秋菊抒怀。
当最后一位文友写下“愿将此趣长相伴,不负人间万里程”时,暮色已悄然漫上山头。
玄清道长命道童取来素绢,将众人的诗句工整誊抄。
“诸位佳作,贫道将悬于观中‘听松阁’,待他日有缘人来访,亦可共赏此番雅兴。
”他说着,又取出一坛自酿的桂花酒,“此酒以云麓山桂花所酿,虽不如尘世佳酿名贵,却别有一番清冽。
” 众人围坐石案,分饮美酒。
酒液入口,清甜中带着微微的辛辣
” 玄清道长含笑颔首,琴音愈发激昂:“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煜明居士此句,恰应了王勃《滕王阁序》的意境。
只是……”他指尖轻挑,琴音陡然一转,变得清逸高旷,“秋景之中,亦有超脱之趣。
” 话音未落,一位白衣书生接口吟道:“竹影摇风禅意远,松涛伴月道心明。
”众人望去,正是雅集上结识的子轩。
他手中握着竹杖,杖头还挂着几片被露水打湿的枫叶。
煜明心中一动,忽然想起观外那片竹林。
此刻日影西斜,竹影在青石板上摇曳生姿,与远处道观飞檐投下的阴影交织成趣。
他灵光乍现,续道:“幽篁织就千重韵,古观闲敲几杵钟。
” “妙极!”玄清道长抚掌大笑,琴音戛然而止,“此联既有竹林七贤的雅趣,又含禅院钟声的空灵。
诸位不妨以此为引,共赋七律如何?” 众人纷纷称是。
逸风率先提笔,在宣纸上写下首联:“云麓寻幽意未平,竹风松露共秋声。
”子轩略一思索,接道:“雁书遥寄千山外,鹤梦轻随万壑行。
” 轮到煜明时,他望着观中香炉升起的袅袅青烟,思绪飘向远方。
记得去年此时,他还在京城的书院中与同窗争论诗法,如今却在这深山道观,与一众知己以诗会友。
这般际遇,倒似梦境一般。
于是挥毫写道:“墨染烟霞添古意,诗融山水见真情。
” 随着诗句一句句落下,众人的兴致愈发高涨。
有人以道观晨钟入诗,有人借秋菊抒怀。
当最后一位文友写下“愿将此趣长相伴,不负人间万里程”时,暮色已悄然漫上山头。
玄清道长命道童取来素绢,将众人的诗句工整誊抄。
“诸位佳作,贫道将悬于观中‘听松阁’,待他日有缘人来访,亦可共赏此番雅兴。
”他说着,又取出一坛自酿的桂花酒,“此酒以云麓山桂花所酿,虽不如尘世佳酿名贵,却别有一番清冽。
” 众人围坐石案,分饮美酒。
酒液入口,清甜中带着微微的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