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 第124章 纹数学课

第124章 纹数学课 第2页

目录
    走到王主任面前,"只是用教具。

    " 王主任的眼镜滑到鼻尖。

    他盯着绣片看了几秒,突然冷笑:"少玩文字游戏!家长都反映孩子回家念叨什么'蝴蝶妈妈数列'..."他猛地转向龙安心,"下周全县统考,你们班要是拖后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主任!"吴小花突然大喊。

    小姑娘不知何时爬上了讲台,手里举着个作业本,"我能用纹样解题!" 本子上密密麻麻画满了菱形网格,每个交叉点都标着数字。

    龙安心凑近一看,呼吸停滞了——这分明是笛卡尔坐标系的变体!横轴用星辰纹表示,纵轴是云纹,原点处绣着个小蝴蝶图案。

     "这是...你自己想的?"龙安心声音发颤。

     吴小花用力点头,羊角辫一甩一甩:"绣片上的菱形有规律,就像数学课本里的格子!"她翻到下一页,本子上赫然是用纹样位置标出的线性函数图。

     王主任一把夺过作业本。

    他盯着那些古怪的符号看了半晌,脸色越来越难看:"胡闹!数学是严谨的科学,怎么能用这些..." "主任,"龙安心突然指向操场边缘,"您认识那个吗?" 顺着他的手指,王主任看到一截露出地面的石碑,上面刻着模糊的汉字和古怪符号。

    那是去年暴雨冲出来的清代义学碑,记载着"苗汉双语教学"的历史。

     "文物归文物,教学归教学。

    "王主任的皮鞋跟碾着地上的粉笔灰,"现在要培养现代化人才..." "什么是现代化?"吴晓梅突然用苗语问。

    不等王主任发作,她立刻用普通话自问自答:"就是把我们的知识装进他们的框子里?" 王主任的脸涨成猪肝色。

    他正要发作,一阵银铃声由远及近——务婆拄着拐杖走来,银镯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老人身后跟着三个苗族妇女,每人怀里都抱着摞靛蓝布包。

     "领导来得正好。

    "务婆的普通话出奇标准,"看看我们新做的教具合不合格。

    " 妇女们抖开布包,十二幅崭新的绣片在操场铺开,组成个完美的圆形。

    每幅绣片边缘都缝着白色布条,上面用汉字标注着"等腰三角形梯形同心圆"等几何名词。

     王主任张着嘴,眼镜彻底滑到了嘴唇上。

    龙安心也惊呆了——这些绣片明显是连夜赶制的,针脚还带着匆忙的痕迹,但每个几何图形都严格对应着传统纹样:蝴蝶翅膀的抛物线、水波纹的正弦曲线、星辰纹的放射状对称...... "国家要通用语言,我们拥护。

    "务婆的拐杖重重戳在地上,"但没说不让用绣片教娃娃认图形吧?" 操场上一片死寂。

    突然,吴小花举起手:"报告主任!我能用苗绣背圆周率!" 不等王主任反应,小姑娘已经跑到最大的那幅绣片前,手指点着上面的纹样开始唱:"山弯弯像3,蝴蝶翅膀像1,铜鼓圆圈像4..."她用的是苗语民谣的调子,但吐出的全是数字。

    更神奇的是,纹样排列顺序竟真能对应圆周率位数! 孩子们自发地跟着唱起来,稚嫩的童声惊飞了树上的斑鸠。

    王主任站在原地,手里的文件袋啪嗒掉在地上。

    龙安心悄悄观察他的表情,从震惊到困惑,最后定格在某种复杂的恍然。

     "...铜钱眼是9,稻穗垂是2,完了!"吴小花一口气背到小数点后15位,小脸涨得通红。

    孩子们欢呼起来,有个鼻涕娃甚至翻起了跟头。

     王主任弯腰捡起文件袋,动作慢得像电影慢镜头。

    他掸了掸根本不存在的灰尘,突然问:"这个...圆周率歌,谁教的?" "我阿婆。

    "吴小花指向务婆,"她说古歌里藏着所有数字的秘密。

    " 龙安心突然想起那本《苗族纹样几何学》里的记载:古歌师用纹样记录历法,用歌谣传承数学。

    他看向吴晓梅,发现她正用绣片边缘的布条折几何图形——一个完美的正十二面体在她掌心渐渐成型。

     "下周统考..."王主任的嗓音干涩得像砂纸,"你们班..." "保证及格率。

    "龙安心斩钉截铁地说,虽然心里完全没底。

    他刚要去拿数学课本,却见王主任摆摆手。

     "把那个...纹样数学...整理个教案。

    "金丝眼镜后面闪过一丝龙安心读不懂的情绪,"省里在征集民族文化与学科融合的案例。

    " 教育局的车扬起一片尘土开走了。

    孩子们欢呼着扑向绣片,七嘴八舌地讨论怎么用纹样解应用题。

    龙安心腿一软坐在讲台上,这才发现衬衫后背全湿透了。

     "给。

    "吴晓梅递来一个竹筒杯,里面的茶汤飘着几片金黄色的叶子,"务婆特制的压惊茶。

    " 龙安心灌了一大口,苦涩中带着奇异的甘甜。

    他望向操场,孩子们正分组用绣片拼几何图形:吴小花那组用菱形纹拼出了立方体展开图;几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