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 第50章 火车上次日记

第50章 火车上次日记 第2页

目录
    展手册和补贴申请表,文博会期间记得多拍点照片回来..." 龙安心接过厚厚的文件袋,发现里面还有张烫金名片:深圳某文化公司总监,背面手写着"期待合作"。

    他想起前晚吴晓梅的叮嘱:"那些夸你非遗传承人的,十个里有九个是想把苗绣改成机器印花。

    "李干事还在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文化IP产业链",龙安心只看见他嘴唇上沾着片早上吃的辣椒皮,随着说话一上一下地跳动。

     过安检时,龙安心的行李被拦下了。

    安检员指着X光机屏幕:"先生,这个金属物品需要开箱检查。

    "原来是务婆给的布包里的东西——一本1958年版的《农村合作社章程》,书脊用铜钉固定着,在X光下闪着冷光。

    安检员翻看书页时,从里面掉出一张发黄的照片,上面是年轻时的务婆,穿着那件靛蓝嫁衣,站在一片金黄的稻田前。

     火车开动时,龙安心翻开那本泛黄的章程。

    扉页上有褪色的钢笔字:"龙大志1958.3.12"。

    字迹工整得不像出自父亲之手,想来是请寨子里读过书的先生代写的。

    书页间夹着张更老的照片:二十出头的父亲站在鼓楼前,身边是几个苗家汉子,背后挂着"凯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横幅。

    照片角落里有个模糊的身影,看轮廓像是年轻的务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摸出口袋里的玻璃弹珠对着阳光看。

    十二岁那年,他在这颗珠子里看见的是广州塔的倒影;现在,映出来的却是自家木屋门楣上那块摇摇欲坠的"非遗工坊"牌子。

    珠子表面有道细微的裂痕,是当年和吴晓梅的哥哥比赛时摔的。

    那天他输了弹珠,却赢了人生第一件苗绣手帕——现在想来,吴晓梅那时才多大?七岁还是八岁? 乘务员推着餐车经过,龙安心要了份盒饭。

    扒拉两口就搁下了——米饭太软,没有柴火灶煮出来的劲道。

    斜对面坐着个穿西装的年轻人,正用笔记本电脑飞快地打字,屏幕上是份商业计划书,标题写着"少数民族IP孵化方案"。

    年轻人手腕上戴着串星月菩提,时不时转两下,嘴里念叨着"流量变现用户黏性"之类的词。

     龙安心从行李里掏出个绣花布袋。

    这是吴晓梅偷偷塞进去的,里面装着合作社的账本、银饰样品,还有个小布包——打开是晒干的五倍子,苗家出门在外要带这个,说是能防"水土不服"。

    布包最底下还藏着张纸条,上面画着只歪歪扭扭的蝴蝶,旁边写着:"别喝陌生人的酒。

    "字迹幼稚得像是小学生写的,但龙安心知道,吴晓梅其实念到了初中毕业。

     当火车穿过第三个隧道时,龙安心终于拿出了那本建筑工地日记。

    棕色的皮质封面已经斑驳,内页还粘着几处水泥渍。

    他翻到最后写字的那个页面,2015年9月3日的内容只有一行:"今天又被工头骂了,林妍说再攒不够首付就分手。

    "那天晚上他在珠江边坐了整夜,看着对岸的霓虹灯把水面染得五彩斑斓。

     钢笔在"项目经理"四个字上悬了很久,墨水在纸上洇出个蓝色的漩涡。

    最终他划掉这行字,在旁边写下:"文化守艺人"。

    笔尖太用力,戳破了纸张,像是一个小小的伤口。

    透过这个洞,能看见下一页上粘着的工地出入证,照片上的自己留着板寸,眼神里满是倔强。

     窗外,湘西的群山正在暮色中缓缓后退。

    远处某个苗寨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隐约能看见鼓楼的轮廓。

    龙安心想起离寨前夜,务婆在火塘边说的话:"汉人写字用墨水,苗人记事用歌谣。

    你去大城市,别忘了把歌谣带回来。

    "当时火塘里的柴火正烧到最旺,爆出个火星子,落在老人青布裤子上,烫出个焦黑的小点。

     他合上日记本,发现封底夹着张照片——是去年芦笙节拍的,吴晓梅穿着盛装站在梯田里,背后是用紫稻种出的"阿耶玳"三个大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