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 第37章 古歌试练(技术改良与语言突破)

第37章 古歌试练(技术改良与语言突破) 第2页

目录
    送来的嫁妆箱底层,躺着本泡过水的工尺谱。

    吴晓梅小心揭开粘连的纸页,突然惊呼:"这上面记的是...《蝴蝶歌》的芦笙曲!" 泛黄的谱纸边缘,褪色的钢笔字写着:"民国廿六年,吴钟氏译"。

    龙安心想起寨志里记载的往事——当年为避日军,汉族音乐教师躲进苗寨,用西洋记谱法保存了三百首古歌。

     暴雨夜,务婆听着录音机里播放的复原曲调,独眼里闪着水光:"调子对了,可少了..."她突然拍打膝盖打拍子——那是原谱上没有的,歌者换气时的抽泣声。

     王教授第二次来取样时,发现龙安心用的嫁接刀很特别——刀背刻着七道浅痕。

     "苗族历法?"他好奇地问。

     正在磨刀的老猎人阿公头也不抬:"是砍日本鬼子铁丝网时崩的刃。

    "刀光一闪,削下的枝条断面露出完美的形成层,"后来发现,带缺口的刀嫁接反而活得好。

    " 显微镜下,那些刻意保留的微小毛刺,竟能刺激植物产生更多愈合素。

    农科所的报告出来那天,王教授盯着务婆哼歌时抖动的烟灰,突然在实验记录上添了行字:"声波震动+机械创伤=最佳愈伤条件"。

     县气象台发布山洪预警时,龙安心正在调试合作社新买的扩音器。

    电流杂音中,他突然听见务婆用苗语喃喃自语:"不是洪水,是地脉翻身..." 他鬼使神差地按下录音键,接着用汉语补充:"请将粮食吊到房梁高度"。

     当晚,上游三个寨按汉语预警转移,下游五个村却按苗语说法把陶缸倒扣在院中。

    结果洪水真如务婆所言——水位刚到门槛就退去,留下满院活蹦乱跳的鱼,在倒扣的缸里"咚咚"撞响。

     第三天深夜,当龙安心终于完整唱完《蝴蝶歌》时,务婆从神龛后请出个蒙尘的木匣。

     匣里是把锈迹斑斑的钥匙,贴着1953年的标签:"县文化馆民族藏品室"。

     "当年他们说这是封建迷信,"老人把钥匙拍在龙安心掌心,"现在,该你去要回来了。

    " 月光下,钥匙齿痕组成个奇怪的图案——既像苗绣的星辰纹,又像汉字"归"的变体。

     县文化馆送来的"非遗申报材料"里,务婆的《蝴蝶歌》录音被替换成学院派合唱团的版本。

    龙安心攥着磁带的手直发抖——那些规整的和声里,少了火塘柴火爆裂的"噼啪"声,少了务婆换气时的微弱抽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要原样的。

    "他指着播放器
目录
返回顶部